“平时不痛不痒,体检时却查出甲状腺癌!”近年来,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,尤其对中青年女性“情有独钟”。很多人直到确诊才追悔莫及,不禁感叹:要是能早点筛查,或许就能避免这场健康危机……
Part.01 不痛不痒≠没病!甲状腺癌“伪装”手段高明
35 岁的王女士(化名)平日里工作繁忙,很少有时间去体检。半年前,她偶然间摸到脖子上有个小肿块,不过这个肿块不痛不痒,没有引起她足够的重视。直到同事善意提醒她“最好去查查甲状腺”,她才前往医院做了 B 超检查。这一查,结果让她大吃一惊——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!
医生解释道,90%的甲状腺癌发展相对缓慢,被形象地称为“懒癌”。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它掉以轻心。如果一直放任不管,它也有发生转移的可能。甲状腺癌在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,很多人就像王女士一样,等到肿块变大或者体检时才意外发现病情。
西安甲康医院张新亮医生
展开剩余81%Part.02 甲状腺癌为何被说成是“懒”出来的?
很多人之所以会患上甲状腺癌,往往是因为忽视了以下几个关键点:
懒得体检
甲状腺癌早期症状极其隐匿,很多人要等到脖子出现明显肿块、声音变得嘶哑时才想到去医院检查。但此时,病情可能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,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。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,是发现早期癌变的重要手段,千万不能因为嫌麻烦而忽视。
懒得调整生活方式
长期熬夜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、情绪长期处于抑郁状态,以及饮食不规律(比如过度摄入高碘食物或者长期碘摄入不足),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增加患甲状腺疾病的风险。为了自己的健康,我们要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,学会释放压力,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合理饮食。
懒得关注身体信号
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时,我们千万不能忽视:颈部出现无痛性肿块;声音嘶哑(这可能是肿瘤压迫喉返神经导致的);吞咽困难或者呼吸困难;长期感到疲劳、怕冷,体重出现异常波动。专家提醒,虽然大多数甲状腺癌比较“温和”,但仍有 10% - 15%属于高危类型,可能会转移至淋巴结甚至肺部。因此,早筛查、早干预是预防甲状腺癌恶化的关键。
Part.03 哪些人是甲状腺癌的“目标人群”?
女性
女性的甲状腺癌发病率是男性的 3 倍,尤其是 20 - 40 岁的女性,更要格外警惕。这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特点、情绪波动等因素有关。
有家族史的人
如果直系亲属曾经患过甲状腺癌,那么你患甲状腺癌的风险会更高。家族遗传因素在甲状腺癌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,这类人群要更加关注自己的甲状腺健康。
西安甲康医院张新亮医生
长期接触辐射的人
比如童年时期接受过头颈部放疗的人,辐射会对甲状腺细胞造成损伤,增加癌变的可能性。
碘摄入异常的人
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,但碘摄入过量或者不足都可能影响甲状腺的健康。我们要合理控制碘的摄入量,避免因碘摄入不当而引发甲状腺疾病。
压力大、情绪波动大的人
长期处于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,会导致身体的内分泌失调,从而增加患甲状腺癌的风险。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,保持心态平和。
Part.04 早筛早治,生存率超 90%!
筛查方法
甲状腺 B 超:这是一种无创、快捷的检查方法,能够发现小至 2mm 的结节,是甲状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。 穿刺活检:它是确诊甲状腺癌的“金标准”,通过穿刺取出结节组织进行病理检查,可以准确判断结节的良恶性。治疗方式
手术切除:这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,对于早期患者来说,手术预后效果极佳,很多患者可以完全康复。 放射性碘治疗:主要用于清除术后残留的癌细胞,降低复发风险。 TSH 抑制治疗:通过服用药物抑制促甲状腺激素(TSH)的分泌,从而降低甲状腺癌的复发几率。关键点在于,甲状腺癌越早发现,治疗就越简单,治疗费用也越低,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。
西安甲康医院张新亮医生
Part.05 如何预防甲状腺癌?记住这 4 点!
定期筛查
建议每年做一次甲状腺超声检查,尤其是对于有家族史或者属于高危人群的人来说,更要重视定期筛查。如果发现甲状腺结节,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做进一步的检查,如穿刺活检。
调整生活方式
避免长期熬夜,保证充足的睡眠;学会释放压力,可以通过运动、旅游、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;保持均衡的饮食,控制碘的摄入量,海带、紫菜等含碘丰富的食物不宜过量食用。
关注情绪健康
甲状腺被称为“情绪器官”,长期处于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中,容易诱发甲状腺疾病。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,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,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和支持。
早发现、早治疗
即使是甲状腺癌,早期治愈率也超过 95%。关键是要及时发现病情,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。不要因为害怕或者忽视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。
甲状腺癌虽然“狡猾”,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,定期筛查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关注身体信号,就能够有效预防和早期发现甲状腺癌,守护好自己的甲状腺健康。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,远离甲状腺癌的威胁!
发布于:陕西省宏图证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